《道德经》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等。流传的各种版本之间差别或大或小。该书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为其时诸子所共仰,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(即李耳)所作,
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,也是世界上除《圣经》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。
此书分上下两篇,共5000多字。后人称上篇为《道经》,下篇为《德经》,合称《道德经》。 《道德经》作为一本道家的哲理书,却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,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。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,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。在形式上,此书是语录体韵文,
语言精练,多排比对偶之句。如“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”(58章);“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;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;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轻死”,修辞凝练,音节铿锵,理虽玄远,文实多姿。其修辞比况,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。